社會化:它不會因為貓咪離開貓舍而結束

什麼是「社會化」?

當我們說「社會化」時,指的是貓咪對人類的熟悉程度。社會化的貓咪,通常會習慣人的觸碰、人類的居家環境、作息,甚至各種聲音、氣味與活動方式。

但其實社會化不是只有「有」或「沒有」這麼簡單,它比較像一條光譜。貓咪的一生中,可能會變得更熟悉人類,也可能因為經歷或年齡影響而退步。每隻貓的個性與成長背景都不同,所以社會化是一個長期且會改變的過程。

社會化不是只有在培育者手上完成

社會化從小貓出生就開始了,而且會一路持續到成年。就像人類一樣,每隻貓都是獨特的,牠們會因為不同的經驗、互動而形成自己的個性。

這也表示,無論培育者前期做得再好,當你把貓咪帶回家後,還是需要繼續幫牠做社會化,這份工作不會自動完成。

用「玩耍」來幫助社會化

玩耍對貓咪來說,不只是打發時間,更是牠們天生的本能。貓咪是天生的獵人,即使不餓,也需要捕獵活動來刺激身心。如果缺乏這類活動,貓可能會變得無聊、焦慮,甚至開始出現問題行為。


你可以用「模擬獵物」的方式陪貓玩。例如:

羽毛棒 → 模擬鳥

乒乓球 → 模擬蟲子

玩具 → 模擬老鼠或兔子


關鍵在於「扮演獵物」,而不是只是丟給貓一堆玩具。用牠喜歡的方式動起來,讓牠有「追、抓、咬、擊殺」的過程,玩完後還可以給個小零食,讓牠有「獵物獎勵」的滿足感。

常見的社會化錯誤

1. 沒看懂貓的反應

如果貓咪害怕、緊張、耳朵貼後、身體僵硬,就代表牠感到壓力,這時應該暫停互動,讓牠回到安全空間,再慢慢嘗試。

2. 用手跟貓打架玩

這會讓貓以為「咬人是可以的」,長大後可能會攻擊人。牠咬人或抓人時要立刻停止遊戲,並發出「啊!」的聲音,讓牠學會「咬人=沒得玩」。

3. 獵物玩具亂動

貓咪會失去興趣,如果獵物動作不自然或突然消失。應該慢慢移動玩具,讓貓有時間潛伏、追逐、撲殺。

4. 突然結束遊戲

結束前要讓貓最後一次咬到或抓到,確認「獵物死了」,然後給零食。不要突然把玩具收走。

5. 不要玩具永遠只有一種

每隻貓的喜好不同,要多嘗試各種「獵物」,偶爾藏零食在玩具底下,讓牠有驚喜的獵物體驗。

社會化良好的貓咪行為

主動靠近人、發出叫聲

願意被摸、舔毛或蹭人

尾巴豎起、耳朵自然、身體放鬆

願意玩耍、躺著露肚子

白天會在視線範圍內活動

對家裡的聲音有反應

社會化不足的貓咪行為

靠近人時逃跑、躲起來

不發聲、不讓摸

耳朵往後貼、瞳孔放大

咬人、抓人、哈氣、發出低吼

白天幾乎都躲起來

對環境聲音沒反應

給家長的建議與提醒

緬因貓個性溫和但慢熟,需要耐心、溫柔且頻繁的互動。

如果家裡有其他貓或狗,剛帶回來的新貓需要先適應環境,再慢慢介紹新朋友,這可能需要幾天到幾週不等,千萬不要急。

緬因貓長大很慢,成年後也還像小貓一樣愛玩,所以要有足夠玩具、貓跳台、抓板幫牠們消耗精力。

除非必要,不要長期關籠。像是看醫生、展覽、受傷時的短期隔離才可以關,籠子裡也要有:貓砂盆、食物、水、毯子與玩具。

不可以讓品種貓自由外出,會有遺失、受傷、染病等風險,也可能因為外在事件導致個性改變。

最後很重要的一點:貓不能自己在家太久!

超過12小時就需要有人來看牠。不要想說「放多一點飼料水就好」,貓咪有情感和社交需求,長時間孤單會讓牠們退步甚至出現問題行為出門前,請一定安排親友來陪玩、餵食、照顧牠。

我們貓舍的孩子都跟我們一起生活,每位都是社會化非常充足的孩子唷☆


張貼留言

0 留言